- 耄耋老人成了禁渔示范安徽铜陵市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汤沟市场监管所用心用情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 发布时间:2022-07-08 13:49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我们核对过了,您售卖的水产品进货发票、台账相符,谢谢老人家的支持配合!”在农贸市场常态化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宣传检查时,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市场监管局汤沟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时常会给市场里售卖水产品的刘奶奶点赞。
刘奶奶叫刘美香,是汤沟镇农民,今年82岁,但依旧精神矍铄,坚持自食其力,平时就在汤沟中心商贸城菜市场售卖鱼虾等水产品。“长江‘十年禁渔’刚开始时,刘奶奶觉得水产品索证索票这事儿简直‘不可思议’。”汤沟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杨云飞回忆说,他们那时去市场检查,刘奶奶总说:“我都80多岁了,现在卖点小鱼小虾难道还犯法了?”
汤沟镇濒临长江,辖区内水产资源丰富,4个农贸市场备案在册的水产品固定经营户有29户,拎着小箩筐到市场售卖鱼虾的散户数量众多。“如果索证索票不落实,‘十年禁渔’工作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想从刘奶奶身上打开 一个突破口,给众多散户起到示范效应。”杨云飞介绍说,所里决定对刘奶奶采取“说服帮扶、集中攻关”的策略,不惜“跑断腿”,练就“婆婆嘴”。
此后,每天一大早,所里的执法人员总会去刘奶奶的摊位前,询问刘奶奶是否在进货时索要了水产品票证,一趟、二趟没效果,就去八趟、十趟……跑多了、跑勤了,刘奶奶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从水产品批发户购进鱼虾时,她开始主动索要、保存票证,每天例行检查时,也不再嫌执法人员“多管闲事”……
就在执法人员暗自窃喜时,新的难题又来了——刘奶奶从拎小箩筐的散户那儿购进的鱼虾无法提供票证。为解决这个新问题,执法人员将印制好的水产品进货票据、台账免费送给刘奶奶,让其在散户那里进货时开具。“我斗大的字都不认得,要怎么填写呢?”这让刘奶奶犯了难。于是,执法人员每天轮流去菜市场,帮刘奶奶规范进货手续,后又发动其从事餐饮经营的儿孙们参与,共同帮老人规范水产品票证。
在执法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固执的刘奶奶变了,而且还当起了“十年禁渔”的示范户、宣传员。一天早上,执法人员发现市场上一位老奶奶拎着小箩筐售卖鱼虾,却不能提供票证,便向她宣讲长江“十年禁渔”相关政策。但任凭执法人员怎么讲解劝说,老奶奶都无动于衷。见状,刘奶奶主动走过去对她说:“你看我今年都82岁了,天天卖鱼都要有票证,你比我岁数小很多,咱们市场监管所的同志态度又好又有耐心,你可千万别让他们为难!”老奶奶听了这番情真意切的劝说,态度也慢慢转变了,表示自己以后到菜市场卖鱼一定会遵守规定、服从管理。
“真没想到刘奶奶会主动帮我们做工作,当时心里特别暖,感觉之前工作中所有的辛劳与无奈都烟消云散。”至今回忆起这事,杨云飞仍旧十分感动。
正是在刘奶奶等经营户的示范带动和执法人员的常态化监管下,汤沟4个农贸市场水产品经营户索证索票逐渐规范,并推动了餐饮单位水产品索证索票工作顺利开展。“前不久,安徽省长江禁渔暗访组暗访了汤沟镇3户餐饮单位,水产品票证、台账均齐全。”枞阳县长江流域禁捕禁采联合执法指挥中心市场监管中队队长徐国明说。
据了解,近年来,枞阳县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创新构建长江流域“大执法”模式,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水利部门和乡镇护鱼员力量,组建长江流域禁捕禁采联合执法指挥中心,并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在长江干流枞阳段和菜子湖建成智能化监控网,“人防﹢技防”相结合,全覆盖、无禁区、零死角守护长江生态,努力实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