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用分级分类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余杭建立食品相关产品信用分级分类新型监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国务院“放管服”和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在信息经济的引领下,余杭区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势头强劲,2019年上半年,全区新增经济市场主体74089家,同比增长43.62%,总量近25万家,居杭州市首位。新经济呼唤新的监管体系,自2014年机构改革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破难前行。面对新形势下事中事后监管的巨大压力,如何从原来传统的监管模式中解放出来,破解有限的监管资源和无限的监管对象之间的矛盾,对于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来讲亟需探索和创新。
为此,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抓手,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充分发挥信用激励和惩戒的作用,建立食品相关产品信用分级分类新型监管体系,倒逼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一、余杭区工业产品许可证基本情况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委托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发证工作,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日常监督、证后监督检查工作。1984年我国开始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以来,从最多的487大类减少压缩到目前的10大类。目前余杭区工业产品许可国家级发证5类,省级发证5类,共1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国家级发证5家,省级(委托区县)发证126家。其中食品相关产品企业99家,其它工业类产品32家。
二、落实简政放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将原有企业申报需提供多达10余项材料简化为“一单一书”(生产许可证申请单、承诺书),取消发证前抽样检验,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精简整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技术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检验审查环节,从而减轻对企业微观生产经营行为的过多干预,严格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环节。据统计,每家企业可节约时间17至47天,节约成本700至10000元,切实做到让企业省事、省力、省钱。
一是网上办理“零出户”。从2009年余杭区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集中办事窗口”,顺利承接省级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后各项工作,率先开展网上审批,多次优化工作流程,不断缩短受理和行政审批时间。企业申报材料符合性、完备性进行形式审查,即审批即发证,将原来60天的发证时限压减为1个工作日。大力实施“信息化+行政审批”,实施电子化和无纸化网上申报,推出了“在线送达”“电子证书”等举措,实现企业办事“足不出户、证书到家”、“一次不用跑”的目标。
二是清费减负“零收费”。严格落实省局清理审查、发证、审批等各种不合理收费,工业产品行政许可审查经费(主要是专家劳务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用等)和产品监督抽检检验费用均由财政承担。
三是现场审查“零等待”。实行网上预约审查专家,审查时间由企业自主在30天间内预定,审查员和观察员同时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同时由原来“一企多证”简化至“一企一证”,极大方便企业的生产需求和成本。
三、实施食品相关产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食品相关产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产品,也是余杭区工业产品发证的主要产品。全区共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99家,企业数量多、门类全、规模小,普遍存在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落后,主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监管过程中面临主次不清晰、缺乏精准高效等问题。建立食品相关产品信用分级分类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势在必行。
一是信用分级。制定信用等级基础分类标准,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分为:A、B、C、D、E五个信用等级,分别对应的不同的风险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开展不同监管频次和信用惩戒。信用评定90分(含)以上的为A级,为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优秀自律企业,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承担质量安全责任,保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80分(含)至90分为B级,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良好自律企业,能够自觉遵守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有效运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70分(含)至80分为C级,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一般自律企业,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无经查实的媒体曝光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60分(含)至70分为D级,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能力较差,在近三年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2次(含)以上不合格情况,或存在拒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为,或存在产品质量行政处罚,或存在经查实的媒体曝光及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60分以下为E级,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不能持续保持生产条件和有多次违法处罚纪录,作为重点监管和吊证关停的对象。通过初步分级,在99家企业中,确定“A”级企业15家,“B”级33家,“C”级29家,“D”级企业9家,E级13家。E级企业为严重失信企业,列入关停淘汰序列,实行分类分级监管以来,已有13家得分60分以下的E级企业被关停淘汰。
二是动态管理。在初始分级的基础上,实行进退级全程动态化管理。打通市场监管部门质量、品牌、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职能,给予各企业在获得质量、标准品字标、合同、知识产权等各类荣誉信用加权赋分,同时对不同失信行为予以减扣信用分值,对企业信用分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倒逼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信用激励机制作用。
三是信息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监管模式,开发食品相关产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根据日常的执法监管信息和企业管理中获得的各类荣誉,由系统自动评判加扣分和进退级,同时将信用等级调整情况实时推送企业。将余杭区食品相关产品企业导入全省行政执法综合平台,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和日常监管频率中,强化受重比例,突出监管重点,对列入淘汰和关停的企业列入企业异常目录,从动态和静态情况对企业信用分级进行调整,不断促进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强化主体意识,增强企业的危机感,调动企业积极性。
四是监管运用。强化分类分级结果的运用,根据分级情况,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到信用评级较低、风险较大的生产企业,突出重点监管。对A级企业,以许可证有效周期1次或每年10-20%的比例抽取开展监督检查;对B级企业,以许可证有效周期2次或每年按20-30%比例开展监督检查;对C级企业,以许可证有效周期3次或每年按30-40%比例开展监督检查;对D级企业,每年作为重点监管实现全覆盖开展监督检查;对E级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和吊证关停的对象。特别是涉及省市局下达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发现有不符合条件或者违法行为的,一律依法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并纳入“黑名单”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严加管理并依法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先后对9家不符合持续生产条件和未递交年度自查报告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共处罚金额17.5万元,倒逼企业加强管理,持续保持生产条件。
五是信用联动。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通过打通和运用余杭区企业多维度市场主体服务平台,将企业相关失信行为、处罚信息、信用等级评价等内容实行部门实时共享,发改、经信、税务、科技、金融等部门建立信用联动机制,一旦出现失信行为,企业将在招投标、金融信贷、出入境以及各类惠企政策的享受中受限,切实做到让“诚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建立从市场主体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信用管理制度。
实行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以来,全区食品相关产品行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做到淘汰了一批,已有被列入E级的13家企业关停淘汰或主动搬离;规范了一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质量管理、风险管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提升了一批,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一批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获得发明专利、认证认可、品制标和标准引领等诸多荣誉,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引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为了推进食品相关产品分类分级工作实现长效治理,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加快制定完善《浙江省服务推介性标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规范〉》,组织相关进行论证,适时组织发布,形成长效化监管模式。同时,将推进食品相关产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作为突破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实践,加快形成在其他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系,建立从市场主体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信用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