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多次对质量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并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就对10个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2022年将相应地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帮扶、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从2019年开始,国办在对上一年度落实国务院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中,加入了质量工作,连续3年共计对30个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并相应采取多项激励支持措施。今年,这项工作从“推进质量工作”变成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指向更加明确,也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将质量强国建设作为重大政策,要求各地予以推进落实密切相关。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这是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之后,“质量强国”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质量强国的高度重视,以及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现如今,国办又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可以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质量强国是目标,也是方向,建设质量强国是过程,也是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质量强国,既是应有之义,也是必然要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都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由此可见,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直至“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措施要落实落地,尤其需要各地方抓实抓细抓好抓牢抓严抓活,这意味着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离不开各地的真抓实干,更需要各地取得突出成效。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真抓实干,首要的就是需要各地区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工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竞争需要,更是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各地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不仅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抓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其实就是在推动当地产业、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真抓实干,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各地出真招、出好招、出妙招,有实策、做实事、求实效,敢于实干,干在实处。各地要“干”字当先,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抓质量提升,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当地质量水平和质量竞争力;“实”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质量政策实实在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务求实效、质量帮扶服务结合实际、质量工作措施创新实用;“真”字为功,建设质量强国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地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不能只顾眼前不抓长远,需要一张蓝图抓到底,真心实意、久久为功。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真抓实干,当然也离不开激励措施。国务院对各地有政策激励,各地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构建激励相容的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全社会一起真抓实干,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