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 布线规则》由 TC278(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铁路局

        主要起草单位 株机公司时代电气四方所四方股份大同公司大连公司长客股份铺镇公司永济电机唐山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0308-T-347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6个月
        下达日期
        2022-04-28
        申报日期
        2021-05-31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2-11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2-25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280
        29 电气工程
        29.280 电力牵引设备
        归口单位
        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铁路局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国际标准:IEC 62995:2018。

        采标中文名称: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 布线规则。

        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电气技术及其产品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机车车辆电缆作为机车车辆从电网获取电能、给各用电设备进行输配电、供给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电力、实现机车车辆上大量子系统之间和各子系统内部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等功能的关键部件,其技术标准和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一致,已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

        为适应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IEC/TC9组织起草了IEC 62995《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布线规则》,成为机车车辆布线的首个国际标准。

        现有GB/T 34571—2017《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布线规则》是参照EN 50343:2014《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布线规则》编制而成。

        为保持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电气设备技术和技术标准与国际同步,适用市场需求,建议组织修订GB/T 34571—2017,修改采用新版国际标准IEC 62995:2018。

        IEC 62995与EN 50343:2014、GB/T 34571—2017主要技术差异包括: 1.引用文件: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已有新的国际标准或新的版本,为保持同步,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进行了更新。

        2.术语定义:新增或更新了部分术语定义,新增缩略语章节。

        3.通用要求:补充更完整、适用性更强的要求。

        4.电缆尺寸及选型:新增(如,电机电缆、短路电流情况下的电缆)或修订(如,特殊电流、温度考虑)更完整、适用性更强的要求。

        5.电缆束合要求:新增对固定点的考虑。

        6.电缆柔软性要求:新增了对车体不同位置电缆的高柔性要求。

        7.电缆弯曲半径与其他机械要求:新增和修订折弯半径相关要求;补充完善电缆安装的机械要求。

        8.汇流排:新增汇流排材质要求、对电化学腐蚀的考虑等。

        10.电缆安全隔离要求:补充完善安全隔离要求。

        11.电缆的备用要求:新增辅助供电电缆的备用要求。

        12.电气螺栓连接要求:新增更具指导意义的图示及相关要求。

        13.检修与维护要求:区分不同敷设而修订裕量要求。

        14.防火与耐火要求:完善和细化防火安全要求;新增逃生情况下所需的光、烟、毒等要求;新增火灾时需考虑运行能力的要求。

        15.EMC:完善屏蔽和接地的要求。

        16.检查:修订和细化绝缘耐压试验要求。

        17.新增电缆导管的技术要求。

        18.附录:IEC 62995与GB/T 34571在Tc(max)温度等级以及相关计算、要求不一致,需探讨确认;IEC 62995与GB/T 34571所遵循的温度寿命规则不同,导致相关计算、要求不一致,结合国家电工委员会其他标准及业界普遍应用情况,建议修订GB/T 34571,保持与国际公认规则一致;补充完善电缆参数计算示例和要求;补充完善更多端接方式、图例和要求,更具指导性;补充EMC、电化学、车体位置等资料性附录,以便标准应用参考。

        预期标准修订后,标准格式将更加统一、规范并符合GB/T 1.1—2009要求,标准内容将更符合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规则要求并体现安全可靠、科学先进、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成熟稳定,将更有利于轨道交通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运输安全,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 1. 与国际标准同步、一致,在竞争格局中取得领先一步:为了适应我国高铁国际化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完善机车车辆布线,保持标准话语权优势,与国际标准(最新制定并将于2018年发布的)在国际市场发挥作用取得同步或领先,有必要提前筹划立项,及时针对进行修订完善、宣贯实施。

        2. 反映机车车辆布线规则的新增、修订内容:GB/T 34571—2017是于2014年12月定稿报批的。

        新制定的IEC 62995与EN 50343:2014、GB/T 34571—2017相比,有较大的技术修订,并纠正了大量编辑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同时,GB/T 34571—2017所引用、参考的线缆及防护材料,以及布线安装的环境条件、电气隐患防护、安规、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国际/国家标准也有较多更新,有必要相应修订GB/T 34571(据知,CENELEC/TC9X也已考虑基于IEC 62995修订EN50343),引导我国行业领域准确实施。

        3. 反映相关标准实施经验和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在执行GB/T 34571、CRCC认证规则TJCL 313-2014《动车组电线电缆暂行技术条件》及TJCL 254-2013《铁道客车用电线电缆技术条件》等标准/规范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和优化建议;同时,线缆及布线相关技术也在同步发展,线缆厂家也有更多针对性的应用推荐和解决方案。

        有必要兼顾并纳入GB/T 34571修订工作的讨论范围。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新标准规定了铁道机车车辆(包括磁悬浮列车与无轨电车)、安装在铁道机车车辆上的电气箱内部、以及客车的电缆布线要求,包括在电气设备内完成各项产品(包括电缆、汇流排、端子与插头、插座)间的电气连接所进行的布线。适用于无轨电车的整个电力牵引系统,包括受流回路、电力变流器以及它们各自的控制回路。 2、主要技术内容:新标准修改采用IEC 62995,并兼顾TJCL 313-2014、TJCL 254-2013等应用经验,重点关注电缆及布线材料的选取依据,布线的安装敷设原则,布线优化、防火、电气隐患、电磁兼容及使用寿命等。新标准分为9章,详细说明了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布线的通用规则,包括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和缩略语,符号,布线的一般工作条件,技术要求,基于EMC类别的布线,标识,布线检查等内容。 3、新制定GB/T 34571与IEC 62995:2018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a) 第3章 新增螺栓连接、扎带、绝缘线芯、插头 、插座、实芯导体、绞合导体等术语定义; b) 6.1补充动态载荷、热效应、运行条件、环境条件、电气防护、连接器、寿命等要求; c) 6.2.1补充“电缆及布线应遵从相关标准规定的防火安全要求,机车车辆用的电缆(基于交联无卤材料的带护套或无护套电缆)在发生火灾时应减少人员风险,提高铁路的整体安全。若遇到火灾,电缆应具有有限的火焰传播、有限的有毒气体排放及有限的烟雾量排放,使得火灾时能见度损失最少并有助于缩短疏散时间。推荐采用符合IEC 63010-2:2017中5.3的交联无卤材料。”; d) 6.2.2增加控制电缆选择依据及在105℃导体温度下工作的热性能选择; e) 6.2.3增加基于持续负荷电缆的配电电缆的计算方法以及新材料的耐老化试验要求; f) 6.2.6 修改为保护性接地用电缆的截面积和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GB/T 12970.2—2009的规定,电气接地建议采用黄绿接地线。GB/T 16895.3—2017第543节给出了适用于切断时间不超过5s的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的公式; g) 6.2.6 增加新增短时电流用电缆要求; h) 6.3 补充“汇流排宜由铜或黄铜制成”与“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因腐蚀或放电引起汇流排的表面接触电阻增大,特别是由于腐蚀或材料蠕变所引起的。”; i)6.4增加束合电缆技术要求; j) 6.6补充“车-车或车-转向架布线等情形需要高挠性,亦即附录M的位置5、6、7,以及内部部件之间可能存在相对运动的设备,如,门、齿轮箱。当电缆束要求更高的柔软性时,宜根据各电缆的负载电流选择各自的标称截面积。通常,导体的截面积越小,电缆的柔软性越好。” k) 6.7弯曲半径要求按TB/T 1484(所有部分)修改,其他要求按IEC 62995:2018进行补充完善; l) 6.13增加连接器要求,端接导体机械性能考虑因素增加了扭矩控制、插入和拔出力及保持力等要求,电气性能考虑因素接触电阻; m) 6.17修改为“对于敷设于管道和导管内的电缆,含备用线在内的电缆实际数量与管道或导管内可能敷设的最大电缆数量之比不应超过60%(GB 要求为70%),以允许更换/翻新。”和“对于敷设于托盘和线槽内的电缆,含备用线在内的电缆实际数量与托盘或线槽可能敷设的最大电缆数量之比不应超过80%,以允许更换/翻新。”; n) 6.19 新增导线导管要求并根据TB/T 1759-2016增加导线导管固定间距要求; o) 6.20增加电缆贮存要求; p) 7.1新增整列车与部件的EMC测试方法及限值要求; q) 7.5细化屏蔽线缆或金属箱的屏蔽方式,同时根据TB/T 1759-2016,增加“静态或低频信号电线电缆应采用单端接地,高频信号电线电缆应采用双端接地。金属线槽体和金属线槽盖、线管,特别是不连续敷设的时候应多点接地,以保证整体接地良好。”要求; r) 8.2章节增加“如直接在电缆上打印标识,打印方法应与其它标识系统一样接受对比试验,且宜仅用于最小截面积1mm2的情形,以提高可读性。可镜像打印,以分别符合两端的读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