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由 52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2个月
        申报日期
        2019-08-06
        公示开始日期
        2023-01-19
        公示截止日期
        2023-02-02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27.160
        27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
        27.160 太阳能工程
        归口单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执行单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74亿千瓦,其中,集中式电站1.24万千瓦。

        青海、山东、江苏等省(区)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7个省(区)光伏成为第二大电源。

        近十年光伏造价下降80%以上,上网电价在多地达到平价上网条件,我国光伏仍将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光伏的快速发展,其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不断增大,原有无功电压控制技术规定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电网及光伏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原有标准虽然提出了光伏电站应充分利用逆变器本身的无功调节能力,但是实际执行时并未得到有效利用,需要更为明确提出什么情况下可采用逆变器调节无功,什么情况下配置附加无功补偿装置;二是动态无功电流的要求及含义,需要进一步进行明确;三是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能力已取得较大进步,标准中的无功调节能力可以充分利用逆变器自身无功调节能力,减少附加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量;四是无功补偿装置的高电压耐受水平需要考虑从1.2pu提升到1.3pu,以避免换相失败引发高电压脱网事故。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大,其在电网中的占比逐渐提高,需要光伏更好地支撑电网的电压稳定,以提升高比例光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电网光伏消纳能力,促进光伏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无功配置及电压技术规定。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电压偏差 5 无功电源 6 无功容量 7 无功补偿装置 8 电压调节 9 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10 监测与考核 本标准修订内容: ——修改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新增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响应时间、无功补偿设备等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光伏发电站的定义(见3.1); ——删除了电压允许偏差中的部分技术要求,更改了技术条款表述形式(见第4章); ——增加了无功电源的运行适应性、故障穿越及动态无功支撑能力要求(见5.2); ——新增了无功电源的检测要求(见5.5); ——新增了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见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