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第5部分:质量要求及检测》由 TC553(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主要起草单位 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71847-T-421
        制修订
        制订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7-10-11
        申报日期
        2016-11-18
        公示开始日期
        2017-07-26
        公示截止日期
        2017-08-0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240.30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240 信息技术应用
        35.240.30 信息技术在信息、文献和出版中的应用
        归口单位
        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一、需求分析 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的目的是为满足一个应用模式,然而,不论满足哪种应用模式,都需要保证数字化加工成品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应用模式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特定应用模式内容资源建设的需求,因此,制定内容资源的质量要求及检测需求的标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本标准规范了不同类型、不同格式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过程,规范了内容资源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框架、数据质量控制结构和要求、质量准确性评定、质量检测方法。

        通过该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保证内容资源数字加工整个过程的有条不紊的执行,保证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产品的高质量。

        三、背景研究 信息资源是在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涉及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资源是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以某种目的整理、规范、组织起来的内容,按照内容资源载体类型主要分为文本内容资源、音频内容资源、视频内容资源和图片内容资源。

        另外,参考人类社会现有生产和管理过程,文本内容资源又分为期刊、图书、报纸、杂志、档案、科学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业务产生的文档;音频内容资源分为广播、音乐、演讲、会议记录、专题对话录音、专题解说、音频课程等独立音频内容单元;视频内容资源分为影视作品、视频课程、曲艺视频资源等;图片资源分为摄影图片作品、文内辅助图片等。

        内容资源记录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和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议》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理念与发展方式,始终坚持“以文化人”这条红线,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强调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产业在质上的内涵式发展;明确文化发展要以精品为导向,实现文化产品的精准化,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要想实现党中央在文化产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需要将内容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打造,同时在实现内容资源数量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内容资源精品。

        内容资源建设流程包括信息的采集、整理、组织和发布,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源的数字化过程。

        另外,数字化资源是内容资源进行跨行业、跨领域交换,实现内容资源共享、共建、融合发展的基础,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不仅是某个企业、行业的基础需求,更是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基础工程。

        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规范,以保证数字化内容资源的规范性,方便内容资源的跨行业、跨领域,甚至是跨语种、跨国界的交换和共享。

        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已经在根据自身的需求建立有关本行业本领域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业务标准,但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指导性的国家级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标准。

        由于没有国家标准来做整体的规划和约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以及共享、传播和应用。

        因此,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的国家标准制定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在信息社会,无论国内、国外,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的需求是一致的,而且内容资源的国家化交流和共享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在制定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的国家标准同时,要充分研究国内外针对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的特征和差异。

        经调研,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相关的国际标准,在此国家标准研制和应用成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申请相应的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和内容资源领域的话语权。

        该标准将遵从基础性、通用性、必要性和贡献性原则,为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提供一个普适性的规范。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容资源质量要求和检测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当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文本、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3.1 …… 4.质量控制框架 描述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应控制的质量要素框架。 5.数据质量结构和要求 描述数据质量结构、质量评定流程和基本要求。 6.质量准确性评定 描述数据质量准确性评定要求、评定方法、差错率计算、检测抽样范围等。 7.质量检测 描述数据质量检测原则、检测范围、检测方法、检测流程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