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服务
          以“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 发布时间:2021-09-30 10:12     信息来源:食品生产司

          

          食品小作坊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落实市场监管365bet体育在线赌场_beat365手机客户端下载_365bet客服电话食品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计划要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以示范建设为引领,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四个最严”为保障,加快打造食品小作坊发展规范化、便民化、现代化道路,有力推动江西省食品小作坊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一、严格许可、强化检查,破解小作坊“规范化”监管难题

          江西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摸底建档、日常监管、集中治理、社会共治“四管齐下”的措施,逐户检查、分类指导,从整体上扭转食品小作坊无序生产、放任经营的状态。

          一是开展摸底建档。制定《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摸底建档办法》,指导基层开展食品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各地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优势,开展拉网式摸排和调查,逐户建立监管档案。同时严把登记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目前,全省已登记食品小作坊12677家。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制定《江西省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目录》,对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品种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通过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督促食品小作坊严格原料采购管理,持续保持卫生条件,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开展小作坊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后处置率100%。

          三是开展集中治理。针对白酒小作坊不使用固态发酵工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做到发现线索、立案查处、问题整改“三到位”,严厉打击无证生产、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条件脏乱差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治理,近年来全省共取缔食品小作坊400多家,有利推动小作坊食品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四是推动社会共治。在全省发布了2万余份《关于严厉打击无证食品小作坊的通告》,鼓励社会参与食品小作坊治理。督促食品小作坊在生产场所张贴《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书》,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倒逼业者提升质量安全管理。针对小作坊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业主法律观念淡薄等情况,各地举办相关培训班,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小作坊业主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整改,强化小作坊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

          二、管建并重、帮扶引导,优化小作坊“便民化”发展环境

          食品小作坊是群众就业创业的起点,也是不少家庭谋生的手段。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严格监管的同时,注重对小作坊业主的扶持和帮助,强化对自主就业群体的关心和关怀。

          一是实现“一次不跑”。自主开发食品小作坊登记信息系统,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正式启用,自此小作坊业主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网上申请登记。推进“互联网+”,鹰潭市搭建“政企互动”平台为小作坊提供服务,实现小作坊原料采购、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电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是推行“一照含证”。2020年起在全省推进“一照含证”改革,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可以同时申请、一次办结。加快推进数据融合,建设“一照含证”信息化系统,形成开放型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与赣服通平台对接,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三是开展精准帮扶。指导食品小作坊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规范食品的包装和标签。鼓励小作坊业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截至目前,江西省有60多项小作坊食品纳入非遗项目,13项食品纳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一批食品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获得了相应的财政补贴。

          三、培育示范,典型带动,开启小作坊“现代化”发展格局

          食品小作坊“小、散、差”的经营面貌是行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近年以来,江西省局以点带面,优化提升食品小作坊生产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

          一是出台提升方案。推动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省食安办印发了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制定了创建考核工作方案、江西省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建设评价规范》(DB36/T 1281—2020),有效指导和规范各地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和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积极协调安排专项资金524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成的集中加工区和验收通过为示范单位的食品小作坊给予经费扶持,解决小作坊从业者因缺乏改造资金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二是强化督导调度。江西省局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实地督导示范创建工作,实地查看小作坊加工区场地及设施设备,督促属地监管部门加快完善基础建设,落实扶持措施,确保小作坊业主引得进、稳得住。针对建设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每半月汇总进展情况通报各设区市局“一把手”,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集中加工区管理。

          三是助力转企升级。对一些生产条件较好、产能规模较大,但因交通运输、生产设备等因素限制,产品始终无法量产化,销售市场也局限在周边村镇的小作坊,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在扩建厂房、产品检验、商标注册、生产许可申报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帮助从“家庭式作坊”到“规模化企业”的转变。截至2020年底,共有55家食品小作坊升级为企业,带动就业1459人。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政府中心工作创建集中加工区,走出了小作坊现代化发展新道路。鹰潭余江区规划建设6000㎡现代化厂房,出台十大扶持措施,逐步实现食品小作坊“统一采购、统一工艺、统一公示、统一标识”;宜春上高、鹰潭高新将现有空置农产品批发市场、厂房改扩建为集中加工区;萍乡上栗、吉安遂川对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进行规范集聚;赣州上犹依托天沐温泉小镇对小作坊实行集中管理,实现了美丽乡村和食品安全“双赢”;宜春万载黄源水酒坊、九江瑞昌红旗村扶贫车间油豆腐小作坊等一批食品小作坊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事例被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广泛报道。

          截至2021年9月底,全省已初步建成9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366家食品小作坊示范单位,预计年底前全省共建成14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1000家食品小作坊示范单位。通过创新食品小作坊监管服务,不仅为江西省食品安全工作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