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注意这五种假冒伪劣保健产品的夸大宣传形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4:44   文章类型:新闻    内容分类:转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4:44 文章类型:新闻 内容分类:转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365bet体育在线赌场_beat365手机客户端下载_365bet客服电话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消保委发布假冒伪劣保健产品常见的几种夸大宣传形式。

          1.“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是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不实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2.“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为幌子,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和老中医,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员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包治百病。有些活动还会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5.“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用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的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