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报道>汽车召回管理条例专题>最新报道

        大规模主动召回汽车 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厂商主动召回缺陷汽车实为常态。这也恰恰说明了,企业是真正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10月2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此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不配合质监部门调查的汽车生产者和经营者,将可能被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隐瞒缺陷、拒不召回者,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规定非常严厉,一批缺陷汽车可能有几十万辆,甚至上百万辆,即使以1%计,若拒不召回,罚款数额就不得了。

          可以说,经过数年博弈,本次对汽车召回制度与时俱进全面升级,正当其时。面对更加严厉的汽车召回制度,汽车生产商应该主动召回缺陷汽车,并让这成为业内常态。

          主动召回缺陷汽车,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规避严厉的惩罚性条款,更是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负责。汽车生产商应该改变观念,意识到主动召回缺陷汽车,并不丢人。

          国产汽车召回在过去罕见,除了制度不完善,汽车生产商自利短视,也是因为在国际上十分成熟的汽车召回制度,在我国却长期被误解和污名化。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汽车召回意味着产品质量差”,看到丰田等外国厂商召回车辆,便怀疑甚至嘲笑其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商对召回有不小的顾虑。哪怕是主动召回,仍觉得自己是百口莫辩,尽量低调处理。

          比如:在2011年汽车产业的80余次召回行动中,自主品牌车企仅为一例。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7年多来,正如某业内人士所称“召回都靠厂家自觉”,自主品牌则无一例强制召回。

          而在世界上最早引入召回制度的美国,平均每周都会发生10次以上的召回,自1966年召回制度生效以来,至今已总计召回了2亿多辆整车,2400多万条轮胎。正因为有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美国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才能得到持续的改善。

          在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汽车召回史上,从未有销量超过50万辆却没被召回过的汽车,但中国的自主品牌还有街头常见的捷达、桑塔纳,却创下了世界汽车史上销售过百万却“零召回”的纪录。难道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汽车质量都要好?

          尽管有些汽车品牌从来没有或极少召回,也并不意味着其产品质量就更好。对此,相信很多消费者心里也跟明镜一样。

          法律从来都是消极的,而一个企业不能总是行走在法律的边缘,无数的事例证明,只有对自己有更加积极的伦理要求,一个企业才能真正做大,成为伟大的企业。

          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需要从主动召回缺陷汽车开始,从真正尊重消费者开始。当然,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对那些不自觉的企业,按照新的法规,依法惩处。二者结合起来,才会真正让汽车召回制度“落地生根”。